食用油安全:沉默与权衡
食用油安全危机:舆论的沉默与“中式逻辑”下的权衡
2024年,化工罐运输食用油事件再次引发社会关注。新京报韩福涛的暗访揭露了央企旗下油脂公司利用未经清洗的化工罐车装运食用油的乱象,引发民众对食品安全质量底线的担忧。然而,舆论风暴最终被“中式逻辑”所压制。
“中式逻辑”的第一条是:承认问题只能针对曝光的个案进行处罚,无法触及普遍存在的隐患。尽管业内人士称这种做法属于“公开的潜规则”,网络上也流传着更多类似案例,但官方始终只承认了记者曝光的两起违法违规案例,对“行业潜规则”视而不见。
第二条是:出台文件政策看似解决问题,实际上执行力不足,真正有效管控的效果尚未可知。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禁止未经清洗的化工罐车用于运输食用植物油,然而,真金不怕火炼,仅仅依靠标准难以根治问题,更需要配套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才能有效执行。
第三条是:官方主导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不容许民间力量介入。货车轨迹查询通道被关闭,媒体报道陷入沉默,似乎一切都被刻意控制。尽管“一步步来”的规划看似稳妥,但现实往往需要民間监督和媒体调查来查漏补缺,督促社会进步。
食用油安全问题不仅关乎食品安全,更反映了我国社会治理中的一些矛盾与弊端。如何有效打破“中式逻辑”,让公众监督真正发挥作用,才能确保食品安全底线,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