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垃圾征费延后实施引争议 市民质疑政府缺乏配套措施
香港垃圾征费再延期至8月 专家忧成“垃圾灾难”
香港政府再次宣布延后垃圾征费实施日期至8月1日,引发市民对政策执行细节的质疑和担忧。
原本计划于4月1日推行的垃圾征费,将先在政府部门及相关楼宇进行“先行先试”。但时事评论员谭美德批评,“爱国者治港”立法会议员缺乏民意基础,近期才开始“讲风凉话”,这些言论比“粗口更难听”,反映立法粗疏,脱离民意。他指出,垃圾征费政策实施前,市民反弹声浪已十分强烈,但当局官员解说拙劣,至今仍未给出完善的配套措施,如增加垃圾分类回收站等。
楼宇管理员庄荣辉表示,现有的“可行方案”——将大厦所有楼层的垃圾房封锁,只开放地下一个大垃圾房,每日限时开放3小时让住户掉垃圾,并有职员监督使用政府指定垃圾袋,难以阻止住户弃置垃圾在大厦走廊或后楼梯。他指出,当前香港正处于“最多垃圾”时期,如果当局在4月1日实施垃圾征费,将会出现垃圾“爆煲”的情况。
此外,一些建制派立法会议员提出加设更多闭路电视监视市民是否违规弃置垃圾,将香港变成一个互相监视及仇恨的社会,与源头减废的立法原意背道而驰。
庄荣辉批评政府官员应向市民解释政策细节并获得其认可,而不是只强调罚则,并指责政府把“公德心”当成一种强制手段。 他呼吁政府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市民自觉遵守垃圾分类规定,真正实现源头减废的目标。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