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字评论惹来官司 湖南男子获赔翻案
湖南男子因12字评论遭拘禁两度上诉最终获赔
近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判决撤销原行政处罚决定,湘阴县居民肖某良因网上发表有关评论被行政拘留一案得以翻案。他经历了两次上诉、三次判决,最终获得了人身自由赔偿金。
2023年7月5日,肖某良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一段消防车救援画面,他在评论区留言“还在搞豆腐渣工程,统一招牌?”这条12字的评论被视为不实言论和网络起哄闹事,湘阴县公安局以寻衅滋事罪对其实施行政拘留五日。
肖某良不服此处罚决定,并于2023年12月向汨罗市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但一审法院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肖某良随后提出上诉。 2024年4月,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
最终,在多次申诉后,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25年6月作出判决,撤销原行政处罚决定,并要求湘阴县公安局支付人身自由赔偿金。法院认为肖某良发表的评论虽不当,但缺乏具体指向对象,社会影响轻微,认定为扰乱公共秩序或者寻衅滋事证据不足,其受到的处罚过重且明显不当。
针对该案涉及的执法司法行为,岳阳市公安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启动调查程序,并将依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作出处理。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此案件引发了诸多社会讨论,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言论自由与网络秩序: 肖某良的案例引发人们对网络言论自由和维护网络秩序之间界限的思考。什么样的言论可以被定义为“不当”或“扰乱公共秩序”?
- 一些人认为,政府应加强监管,防止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和煽动性言论传播;另一些人则认为,过度审查会压制言论自由,不利于社会发展。
-
行政处罚的规范化: 许多网友质疑,对一条12字评论进行行政拘留是否过分严厉?
- 这引发了人们对行政处罚标准和程序的关注。如何确保行政处罚客观公正、符合法律规定? 如何有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司法程序的公正性: 肖某良经历了两次上诉、三次判决,最终获得了翻案结果,这体现了中国司法制度的完善性和独立性。
- 但也有人指出,在某些情况下,普通民众维权仍然面临着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和保障公民权利。
后续发展:
根据报道,岳阳市公安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启动调查程序,并将依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作出处理。 这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司法案件的严肃态度和对法律权威的维护。
你的观点:
你觉得肖某良的行为是否构成“寻衅滋事”? 如何平衡言论自由和网络秩序?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